圣经没有教我们把《十诫》贴在学校

在美国,努力将十诫张贴在公立学校的作法并不是新鲜事,但近来支持这类措施的呼声有所上升。去年,路易斯安那州议会通过了HB71法案,要求在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公立教室内,以 “大而清晰易读的字体” 张贴十诫。

尽管该法案目前正面临法律上的挑战,这并未阻止德州、南卡罗来纳州、阿肯色州和其他州推动类似的法案。德州第10号参议院法案 (Senate Bill 10) 已于今年三月通过,目前正等待州众议院确认。阿肯色州的第433号参议院法案则在四月初通过,并于四月十四日签署成为法律。

这些法案的支持者主张,十诫对美国宪法有历史性的影响,因此这样的立法并未违反政教分离的原则。不过,推动这些法案的人所考量的显然不仅仅是历史。有些人可能是出于 “重建国家道德根基” 的愿望,或希望赢得关切这类议题的选民的信任及选票。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和 “从宗教中得自由基金会” (Freedom from Religion Foundation) 等团体的反对声音并不令人意外,这些团体一向排斥任何让上帝进入教室的企图。但也许更让人意外的是,反对这类法案的还包括一些基督徒。难道不是每一位基督徒都 “应该希望” 我们的国家回归基督教的根基吗?我们为什么不乐于把握这个机会,为我们的年轻世代奠立道德的基础呢?

来自阿肯色州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昂格 (Steve Unger) 是一位福音派基督徒,也是一名军牧,但他表示自己无法支持这项法案。尽管昂格认为十诫是美国精神遗产的一部分,他也担心在教室张贴十诫会让十诫的意义流于表面,使人专注于 “圣洁的外在形式” ,忽略了内心、真实生命的转变 (可7:1-23),最终导致一种与圣经所教导的基督信仰相去甚远的 “文化基督教” 形式。

我不是政治人物,但我的学术生涯——以及我写的一整本书——都是建立在 “西奈山对我们而言仍然重要” 这个前提上。我的电脑主画面,至少五年来都是一张西奈山的照片。在我完成以《出埃及记》20:7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 为题的博士论文后,我致力于帮助教会和人们更深认识旧约律法对基督徒生活持续的重要性。即便如此,我仍不会支持前面提到的这类十诫法案。为什么呢?

我同意,我们国家的道德根基确实正处于严重崩坏的状态。我非常渴望一场复兴席卷美国。但我对于在公立学校张贴十诫的合宪性仍有疑虑,这可能违反宪法中的 “政教分离条款”(establishment clause)。更重要的是,我并不相信单靠张贴十诫,就能重建我们的道德根基,或促进人们对上帝更深的信靠。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希望我们能更深入思考十诫的目的和对象。

十诫是旧约中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段落之一,但 “熟悉感” 常会导致神学上的轻忽。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熟知它的意思,因而缺乏细致的阅读及神学上的反思,无法按着十诫原本的意图去理解它。在福音派之中,有两种特别常见的错误解读,容易影响我们对十诫的理解。

第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是许多基督徒认为,在旧约与上帝的 “旧盟约” 之下,以色列人是靠着遵行律法得救的——因此得出:既然我们如今相信在 “新的盟约” 下,我们是因信耶稣、借着恩典得救,那么律法就应该完全被抛弃。

换句话说,如果律法是以色列人 “得救的途径” ,那我们在耶稣里的救恩就取代并超越了律法。持这种看法的人,可能只有在耶稣于新约中重申十诫时,才愿意肯定其价值。但如果律法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救恩,而是为了展现在耶和华创造的世界中,该如何生活的一种 “整体异象” ,那么它对今日的基督徒可能仍然具有意义。

第二种错误解读则认为十诫是建基于 “自然律” ,也就是说,认为十诫是超越时代、对所有人都普遍有效的准则,不受任何脉络限制。的确,与旧约其他一些律法相比,十诫的措辞确实较为通用,但它们仍既非永恒,也非普世适用。例如,禁止贪恋的诫命 (涉及奸淫的情况) 在当时是特别只针对成年男性设立的。而《出埃及记》20章7节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 这条诫命的对象,也仅限于那些已经进入与上帝的立约关系、因此承担上帝之名的人。

关于十诫的这两种误解——无论是视其为得救的途径,还是视其为超越时空的普世法则——都忽略了十诫的圣经脉络,将十诫抽离原本目的,另作他用。倘若十诫真的是得救的条件,那么耶和华是否早就应该让摩西带着两块写满 “得救须知” 的石板直接前往埃及?但实际上,以色列人唯一需要做的,是参与逾越节、打包行李,以此来表明他们相信耶和华的应许。 。

直到他们抵达西奈山,被邀请与耶和华进入立约关系后,耶和华才开始为这个关系订下具体的准则。这些律法并不是关乎得救的门槛,而是对他们的 “宣教使命” 的说明:要成为在万民中代表耶和华的子民——成为那 “归我做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他们就必须活出与耶和华的品格和治理相称的生命。(出埃及记19:6)

但以色列人并非被呼召成为我们今日所理解的宣教士那样,受差遣去四处宣讲上帝的律法。他们被呼召要做的,仅仅是按着律法的方式生活,因为这样的生命样式会如此与周遭文化极大不同,以至于其他民族会因为好奇而被吸引过来,想要更深入了解那治理他们的上帝 (以赛亚书2:1-4)。

当耶和华借着先知向万国宣告审判时,祂并没有责备他们敬拜别神或违背安息日等十诫命令。相反的,祂审判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对邻舍过度施行暴力。

《阿摩司书》就是很好的例子。耶和华谴责亚兰人残杀基列人、非利士人与腓尼基人从事人口贩卖、以东人对犹大的忿怒不止息、亚扪人因贪婪而极端残暴、摩押人则因亵渎以东王而被责备 (阿摩司书1:1-2:3)。但当先知转向南国犹大时,谴责的事迹则出现明显转变:

耶和华如此说:
犹大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
因为他们厌弃耶和华的训诲,
不遵守祂的律例,
他们列祖所随从虚假的偶像使他们走迷了。

上帝审判犹大的原因,是他们违背了妥拉的诫命,例如敬拜假神。以色列人 “理当知道” 这些事不该做。对那些蒙上帝拣选、与祂立约的人而言,上帝的标准是不同的。他们既然是律法的承受者,自然要承担更高的责任和标准。

那我们今天呢?对以色列人而言,顺服律法帮助他们完成向万国代表上帝的使命;而新约的基督徒,则是借着对耶稣的信心被纳入这个使命中 (彼得前书2:9-10)。因此,旧约律法,包括十诫,对我们而言是认识上帝和祂在世界中的计画的重要启示来源。但这些律法从来就不是用来作为一般社会公众的道德标准。

如果我们想找到一个敬虔的榜样,来学习如何在一个失去道德方向的国家中行动,也许我们可以思索但以理的例子。在一个不敬畏上帝的帝国中,我们可以从但以理身上学到如何治理和使用权柄的智慧。毕竟,正如〈我们住在巴比伦,而非以色列〉ㄧ文指出的,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古代的以色列,而是今日的巴比伦。

当年,巴比伦军队将但以理和其他有潜力的犹大国民掳去。出人意料的是,尼布甲尼撒王竟然提拔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担任政府要职。我们本以为,但以理抵达巴比伦后会推动宗教改革,或至少为像他这样的犹太人争取宗教自由。但实际上,虽然他在敬拜异教的事上绝不妥协,我们却没有看到但以理上书要求在巴比伦各地张贴十诫。

但以理对国王提出警告,指出他骄傲抵挡耶和华的愚昧行为,但他是以谦和的态度这样做的 (但4:27)。但以理做事出色,展现智慧及洞察力;他忠心敬畏以色列的上帝,在众人眼前坚守信仰,却没有试图去改变别人,甚至没有抱怨因信仰而来的迫害。

除了但以理的榜样之外,牧师兼神学教授葛兰维尔 (Mark Glanville) 也提出了有力的论点在公立学校张贴十诫,其实可能正显示出我们对邻舍缺乏真正的爱。他指出,旧约律法充满对弱势者的慷慨及关怀,并进一步问道: “那些如此珍惜这些律法、希望在每间教室张贴出来的基督徒,是否也愿意顺服、实践这些律法所发出的先知性呼召呢?”

此外,我也忧心,当我们将十诫从它原有的文学及神学脉络中抽离,反而会传达出一个错误的讯息:仿佛圣经的上帝是一位只要求人遵命,却不将祂自己赐给人的神。但事实上,耶和华并没有以律法作为起点;祂是先听见受压迫者的呼求,然后亲自介入,将他们拯救出来。我们是否也应当效法祂的榜样,先去聆听与解救,而不是先要求和规范人们?

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方式努力?与其执着要在公立学校教室墙上张贴信仰主张,我们能否转而投入公共教育的实际需要?基督徒是否可以主动联络学校的校长,询问我们能如何服事他们?与其挂出海报,我们能否帮忙捡拾操场上的垃圾?与其游说立法,我们是否能以具体行动传达爱,例如为贫困学生准备书包和文具?我们能否主动陪伴孤单的孩子吃午餐?或协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后辅导?

我不禁想问:今天有多少美国基督徒,已经遗忘了基督福音的核心?毕竟,《约翰福音》3:16并不是这样说的: “神爱世人,甚至赐下祂的独一律法,叫一切遵守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若我们渴望社区的孩子们经历永恒的生命,我们的使命就应是用自己的行为向他们见证耶稣的爱是真实的,而不是只在外表上约束他们。

圣经清楚地表明:唯有首先被上帝的灵触摸、转变,我们才有办法真实地顺服祂的律法。若我们颠倒了这个次序,只会导致双标、假冒为善,或陷入以行为为本的宗教得救观。

Carmen Joy Imes是拜欧拉大学 (Biola University) 的旧约教授,着有《背负上帝的名》(Bearing God’s Name)、《活出上帝的形象》(Being God’s Image),以及即将出版的新书《成为上帝的家人:为何教会仍然重要》(Becoming God’s Family: Why the Church Still Matters)。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The post 圣经没有教我们把《十诫》贴在学校 appeared first on 《今日基督教》简体中文 | Christianity Today | 今日基督教.

Views: 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